首页 > 直播前线 > 头条 > 正文

杨晓光 | 绿洲之魂:三五九旅屯垦故事

时间:2024-10-21 11:49:00       来源:中新网浙江

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之北,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水交汇的绿洲之上,屹立着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阿拉尔市。这座城市见证了新疆的繁荣与变迁,也孕育着深厚的屯垦文化。

新疆阿拉尔市359旅纪念馆 作者供图

新疆阿拉尔市359旅纪念馆 作者供图

在阿拉尔市的市区,军垦大道旁,359旅屯垦纪念馆静静矗立。纪念馆的外观宛如一幅天山之巅的壮丽画卷,静谧而庄重。三棱柱的外形错落有致,仿佛天山的缩影,尽显雄浑与气势。透明的玻璃墙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屯垦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不息。这座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篇讴歌屯垦精神的史诗,让人在瞻仰中感悟到那份坚毅与奉献的力量。

当年艰苦奋斗的场景 作者供图

当年艰苦奋斗的场景 作者供图

走进纪念馆,内部空间巧妙布局为四个展区,每个展区都别具一格,不仅展示了新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深入挖掘了三五九旅精神的精髓——那种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馆内陈列的珍贵图片、实物以及逼真的场景再现,生动地记录了这支部队“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的辉煌历程。仿佛穿越时空,我们被带回了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亲身感受着屯垦人无私的奉献与非凡的成就。

三五九旅,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在土地革命时期,它的前身红六军团被誉为“井冈山的红色旗帜”;长征路上,它是勇往直前的西征先锋;华北抗日战场上,它被称为“华北抗日铁军”;在保卫延安和南泥湾大生产期间,又荣获“延安模范”的赞誉。

1949年10月10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十天,王震将军率领的第一兵团踏上了西行的征途。他们自古城酒泉出发,越过玉门关,穿越险峻的星星峡,毅然决然地进军新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挑战。在这支英勇的队伍中,有着赫赫有名的三五九旅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步兵第五师。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阿克苏这片南疆的艰苦之地。这里,是一片荒凉无垠的戈壁,没有生命的绿色,没有村落的火。然而,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并未因此而退缩。他们,这支在战火中锤炼出的英雄模范队伍,深知自己的使命重大——不仅要保卫边疆的安宁,还要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设新的家园。

于是,他们肩负起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神圣职责,开启了新中国在新疆屯垦戍边的新纪元。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属于新中国的壮丽篇章。

官兵们的衣物上仍旧留存着战争的痕迹,那黑色还未及洗去,他们便迅速投入到农耕劳作之中。面对缺乏住房的困境,他们只能暂时栖身在简陋的洞穴式地窝子里,这些被形象地称为“地窝子”的居所,正如歌谣所唱:“新疆好,新疆好,楼房三尺高,下面支着四根棍,上面铺着芨芨草。”其中,有八万人就居住在这样的地窝子里,另有三万人则挤在临时搭建的行军帐篷中,他们的生活条件之艰苦,超乎人们的想象。

然而,正是这群官兵,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在天山南麓再次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彰显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

粮草匮乏、生活极度艰苦下,359旅的官兵们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毅力。纪念馆中,一张名为“军垦第一犁”的照片尤为引人瞩目。初入新疆时,由于畜力资源的极度匮乏,他们不得不采用人力替代畜力的方式,进行艰苦的生产建设。战士们使用的犁具,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为“二牛抬杠犁”。他们肩负起沉重的木犁,有时每天要进行长达16个小时的艰苦劳作。然而,每天供应的粮食却极其有限,仅有874克,不久后甚至还要从中扣留82.5克作为种子。在粮食短缺、草料匮乏的绝境中,他们不得不以树叶和草根充饥,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为了解决灌溉问题,战士们在阿拉尔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毅然决定修建水渠。在修建过程中,他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工具和材料的极度匮乏,战士们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自制的木轮车和背架车,从天山脚下将成千上万吨的石头一步步运往工程沿线。更令人钦佩的是,为了填补水泥的短缺,他们甚至利用碾筛陶粉、红砖粉与石灰面混合制成“代水泥”来进行筑渠工作。

在严寒酷暑的极端天气下,战士们毫不退缩,他们开山炸石、打炮眼、伐木材,用双手和汗水修建出了一条条灌溉渠道。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牺牲,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史诗。

冰峰五姑娘 作者供图

冰峰五姑娘 作者供图

在这里,塔河五姑娘的故事仍然被传颂不息。她们以非凡的毅力,不惧艰辛,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挖渠任务。面对高达40摄氏度以上的酷热天气和繁重的体力劳动,五位姑娘每人每天都要完成定额十方半的挖土任务,所有土方都靠她们坚韧的肩膀一担担往外挑。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五姑娘自发组成女子突击队,并选择了特大号的挑土筐子。为了防止沙子从筐的缝隙中漏出,她们不惜撕下新买来的床单,甚至脱下自己的衣物,细心地铺在筐子里。

为了追赶并超越男同志的进度,她们晚上依然不休息,打着手电筒,挑灯夜战。为了驱赶困意和瞌睡,她们每人还时常在口袋里备着辣椒。五姑娘的挖渠速度惊人,不仅超过了所有的小伙子,还创下了人均每天搬运沙土72立方米的佳绩,完成了定额任务的907%。她们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授予了“穆桂英小组”的荣誉称号,成为了屯垦戍边历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面光辉旗帜。

将士们把40万亩的沙井子垦区命名为金银川,寓意着这片土地将成为富饶的宝地。21600人的垦荒队伍,将战旗坚定地插进了阿拉尔垦区,开启了新的征程。在阿拉尔垦区,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搬走了14万座沙包,修建了6100座水利设施,灌 排水渠道长达14000公里,为这片土地的灌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沙漠变绿洲  阿拉尔市新貌 作者供图

沙漠变绿洲 阿拉尔市新貌 作者供图

在塔里木河两岸,那片曾经寂寥荒芜的土地,在三五九旅将士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成功转化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开垦出了210万亩良田。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16座农垦团场,深耕细作,辛勤耕耘。

经过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流域的冲积原上,一座生机盎然的新兴城市——阿拉尔市已然崛起。如今,这座城市拥有超过40万人口,成为新疆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三五九旅的卓越精神和不懈奋斗,使得这片曾经的荒漠之地蜕变为绿意葱茏、生态秀美的绿洲。阿拉尔市的人均绿地占有率居全国前列,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殊荣。这一辉煌成就,正是三五九旅将士们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辉煌历史的生动写照。

阿拉尔市新貌 作者供图

阿拉尔市新貌 作者供图

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三五九旅的官兵们用赤诚的忠诚铸就了不朽的丰碑,用无畏的担当谱写了壮丽的史诗。他们在这片阿拉尔的沙漠中,以争先的精神和无尽的毅力,绘制出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展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他们的忠诚,如同胡杨般坚韧不拔,在狂风暴雨中依旧屹立不倒,始终坚守着信念与使命。他们在荒芜的土地上,扎根生长,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沉之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

他们的担当,是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屈,是挑战极限时的勇往直前。在艰苦的屯垦生涯中,他们肩挑背扛,用双手开辟出一条条通往繁荣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他们的争先,是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是追求卓越的永不止步。在绿洲建设的征途上,他们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的争先精神,不仅推动了阿拉尔绿洲的繁荣发展,也激励着后来的建设者不断超越自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为三五九旅的英勇事迹而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他们的忠诚、担当和争先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